Making Music Being Well 是由澳洲音樂治療協會(Australi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和Music: Play For Life 合辦的一個大型音樂活動﹐ 主要是提高大眾對音樂作治療的認識﹐ 從而提倡參與音樂活動(making music) 能為參加者帶來健康和快樂(feeling good)的理念。自2006年起﹐ Making Music Being Well在澳洲推行﹐此後於每年的五月都定期舉行﹐ 每次為期一星期﹐目標包括:

  1. 推廣參與音樂對我們的生理和心裡健康的好處
  2. 增加公眾對音樂治療應用的意識
  3. 增加公眾對於參與﹐ 欣賞以及創作音樂的正面影響的意識

在澳洲的Making Music Being Well 活動主要分兩大類 – 積極創造音樂(active music-making) 和提倡音樂在不同層面的應用,例如學校,醫院,社會機構, 老人院。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澳洲的Making Music Being Well, 可以到http://www.makingmusicbeingwell.org.au/home 

2011年5月21-27日﹐ 一位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聯同四個對音樂有熱誠的機構﹐協辦了香港第一個Making Music Being Well 活動﹐ 並命名為音樂共悅節。 為了增加香港人對音樂共悅節的認識﹐ 他們特意加添了特別的元素 – 以馬拉松形式為音樂公悅節揭開聚幕。 頭兩天的音樂共悅節以馬拉松形式進行﹐一連48小時於不同的場地以接力形式舉辦不同的音樂活動﹐實踐「以音樂, 創快樂」的理念。音樂共悅節2011 共有31個機構參與其中﹐200人作為表演者﹐積極參與創作音樂活動﹐大約共1000 人到場支持。這次的音樂共悅節一共舉辦了50個音樂活動﹐ 其中包括:

  • 現場音樂與瑜伽
  • 古典音樂欣賞
  • 豎琴、手風琴欣賞及體驗
  • 兒童音樂分享
  •  獨立樂隊表演與交流
  • 民歌、古今情歌分享
  • 音樂治療師到訪學校 等等…

2011522在音樂人家 (Musical Square) 的古今情歌分享會上

音樂治療師梁凱琪小姐(左)音樂治療師周詩澄小姐(右)演繹  Over the Rainbow

 

這次的音樂共悅節﹐我除了在古今情歌分享的活動裡面擔任了表演者的角色﹐我還有連同音樂治療師周詩澄小姐一起到訪特殊學校﹐為一羣患有自閉症的中小學生進行了兩個音樂治療課堂。 我們根據同學的需要﹐ 一同訂立適合的治療目標(therapeutic goals) ﹐設計不同的音樂活動來達到治療目標。 我們主要針對的目標包括: 提升同學的社交能力(social orientation skills) ﹐輪候能力(turn-taking skills) ﹐和專注力(attention span)。

患有自閉症的學生通常在建立社交技巧方面都會有困難﹐ 結構性的音樂治療活動可以給同學一個啟發性的環境去學習社交行為。尤其是小組形式的音樂治療﹐同學能夠體驗與他人合作、分享、輪候以及學習與人溝通的問候語。

例如﹐音樂治療師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以學生的名字唱歡迎歌﹐一路唱一路跟學生握手。音樂治療師主要留意學生的眼神接觸﹐對自己名字反應的能力﹐ 以及他們能否使用適當的問候語來跟別人對話。

音樂治療師亦會因應同學不同的程度,給予提示(prompting), 目的是要同學漸漸減少他們對提示的依賴, 由初初的用手協助(hand-over-hand assistance) , 口語提示 (verbal prompt) ,動作提示 (gesture prompt)…. 一直到自己完成目標 (independently)。

雖然這次的音樂治療課堂不是連續性,但是在這一小時的課堂裏,在旁的教師和職業治療師都被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及其對音樂的反應而感到驚喜,並決定為同學繼續安排定期的音樂治療課,進一步為患有自閉症的同學給予全人教育的服務。如果要看到同學在音樂治療後的轉變,我們一定要有耐性,堅持下去,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香港的音樂共悅節, 可以到

http://issuu.com/mmbw/docs/mmbw_2011_evaluation_final

https://www.facebook.com/mmbwhk  

 

 

<本文由註冊音樂治療師梁凱琪小姐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