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受創的病人在康復過程中,往往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復康治療,例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中醫推拿等;然而,在歐美國家的醫院內均有音樂治療師協助病患者改善身體運動肌能(Motor Skills),幫助他們盡快復原,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
在國外的醫院或老人院裡都聘請了一位至數位的音樂治療師,為病患者及長者提供音樂治療服務。而接受音樂治療的人士當中,改善身體運動肌能的病患者也佔了不少,其中包括中風的長者、老人癡呆症病患者、因意外受傷的人士、身體弱能及天生殘障的兒童等。他們需要在院舍居住一段時間接受一般的復康治療,其後,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會把進展良好的病患者轉介到音樂治療部繼續接受復康治療,這樣一來可以讓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部能騰出空間接收急需治療的病患者,二來更可讓漸漸康復的病人以另類的方式繼續接受治療。在這個時候,音樂治療師會與職業及物理治療師溝通,按康復者的情況專門設計音樂治療活動,使他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完成所有動作,達到治療的目標。
音樂治療在這個範疇中,一般的治療目標可分為以下四點:(一)強化肌肉、(二)增加肢體活動範圍、(三)對動作協調的訓練及(四)使肌肉或關節柔軟。在設計改善身體運動肌能的音樂治療活動中,音樂元素的使用可分為兩大方向:(一)使用音樂作為伴奏工具,輔助或引導參加者在美妙的音樂下完成特定的改善運動肌能活動及(二)以彈奏樂器作為活動的中心,藉以改善他們的身體運動肌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完成治療,使身體漸漸康復。
活動一:高低音運動(訓練手腕及手臂的活動能力)
(一) 協助參加者戴上腕鈴或緊握馬鈴;
(二) 提示參加者當聽到高音旋律時(可配合印有「鳥」的圖片)把手往上伸,並搖動發聲;
(三) 提示參加者當聽到低音旋律時(可配合印有「魚」的圖片)把手往下伸,並搖動發聲;
(四) 當參加者明白後,音樂治療師可把高低音旋律交替彈奏,讓參加者反覆練習;
(五) 初步訓練後,音樂治療師可加上中音、不同的歌曲及故事情景,繼續協助參加者進行治療。
活動二:音樂前後腳(改善小腿的掘伸能力)
(一) 用紙張剪出八隻腳印(左右腳各四隻);
(二) 在腳印上分別寫上(右腳)do、re、mi、fa、(左腳)so、la、ti、do’八個音;
(三) 音樂治療師協助參加者坐在椅子上,把腳印按次序貼在參加者腳前;
(四) 音樂治療師以鋼琴或小按鈴慢慢彈出音階,請參加者按聽到的音階把腳踏在適當的腳印上;
(五) 初步訓練後,音樂治療師可按參加者的能力調節速度,更可以彈出不同的名曲與旋律。
<本文由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伍偉文撰寫>